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1
第1段 秦晋围郑
知识点:
贰:从属二主; 军:名词活用作动词,驻扎;
以其无礼于晋,且贰于楚也:介词结构后置句,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。 且于楚贰也
第2段:临危受命。
知识点:
已:通矣,句末语气助词;
佚之狐言于郑伯曰:介词结构后置句,还原后的正常句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;
辞曰:省略句,补充完整后为(烛之武)辞曰;
是寡人之过也:判断句,也字表判断。
第3段:智退秦师
知识点:
亡:动词的使动用法; 利:形容词的使动用法;
阙:形容词的使动用法;
鄙:名词的意动用法; 封:名词的意动用法;
厚:形容词活用为动词; 薄:形容词活用为动词;
乏困:形容词活用为动词;
东:名词活用做状语;
陪:通假字,通倍 ; 共:通假字,通供;
厌:通假字,通餍; 说:通假字,通悦;
阙:通假字,通缺或掘;
以为:古今异义词,古义:把当作;今意:认为。
行李:古今异义词,古义:出使的人;今义:出行时带的包裹。
东道主:古今异义词,古义:东方道路上的主人;今义:请客的主人。
乏困:古今异义词,古义:缺乏的.东西;今义:精神不好。
何厌之有:宾语前置句,还原后应为:有何厌。
若亡郑而有益于君:介词结构后置,还原后应为:若亡郑而于君有益。
第4段:晋师撤离。
知识点:
敝:形容词活用为动词; 知:通假字,通智 。
夫人:古今异义词,古义:那个人;今义:成年男子的配偶。
去:古今异义词,古义:离开;今义:到,往。
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:判断句。
二、人物形象
1.烛之武:(1)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。
(2)知难而上,义无返顾的勇士。
(3)口若悬河,巧言善辩的辩士。
2.郑伯:(1)善于纳谏。
(2)勇于自责。
(3)善于言辩。
3.秦伯:贪婪,自私,不讲信用,见利忘义。
4.晋文公:贪婪,但理智,能隐忍不拔,随机应变,审时度势,雄才大略。
5.佚之狐:慧眼识才的伯乐。
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2
一.一词多义
之①公从之(代佚之狐的建议)②许之(人称代词,郑文公)③将焉取之(增加的土地,代词)④子犯请击之(秦国,代词)⑤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(用于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)⑥邻之厚,君之薄也(用于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)⑦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(用于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)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,今急而求之,是寡人之过也(连词,表承接)②敢以烦执事(介词,拿)③越国以鄙远(连词,表承接)④因人之力而敝之(连词,表转折)⑤以乱易整,不武(介词,拿、用)焉
①子亦有不利焉(语气词)
②焉用亡郑以陪邻(疑问副词,何)
③朝济而夕设版焉(兼词,于之,在那里)
④将焉取之(疑问代词,哪里)
其
①以其无礼于晋(代词,郑国)
②君知其难也(代词,这件事)
③吾其还也(表商量或希望语气)注:思考练习三中若、说、辞、鄙、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。二.通假字①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(通矣)②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(通供,供给)③秦伯说(同悦)④失其所与,不知(同智,明智)
三.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、秦军汜南(名词用作动词,驻扎)②既东封郑(封,疆界。这里用作动词,使成为疆界)③若不阙秦(使动用法,使削减)④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(形容词作动词,损害)⑤越国以鄙远(名词的意动用法,把当作边邑)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(使动用法,使灭亡)⑦烛之武退秦师(使动用法,使撤兵)四.古今异义①夫人(古义为那个人,今义为妻子的尊称)②行李(古义为出使的.人,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)五.特殊句式(1)状语后置(介词结构后置)A.以其无礼于晋B.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.佚之狐言于郑伯
(2)省略句A.晋军(于)函陵,秦军(于)汜南(省略介词于)B.(烛之武)辞曰: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(省略主语)C.敢以(之)烦执事(省略介词宾语,以之)(3)宾语前置
夫晋,何厌之有(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)
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3
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
1、无能为也已(矣) 2、共其乏困(供) 3、秦伯说,与郑人盟(悦)
4、失其所与,不知(智) 5、何厌之有(餍) 6、若不阙秦(缺)
烛之武退秦师古今异义(古/今)
1、贰于楚也(从属二主、有二心/数词二的大写) 2、以为东道主(东方道路上的主人/泛指主人)
3、行李之往来(出使的人/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)
4、今有急而求子(您,多指男子/儿子) 5、越国以鄙远(边远的地方/粗鄙、低下)
6、以烦执事(婉指秦穆公/掌管某事的人) 7、亦去之(离开、距离/到达)
8、微夫人之力(那个人/尊称人的妻子)
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
(一)名词作动词
1、晋军函陵,秦军氾南(驻军,驻扎) 2、越国以鄙远(意动,以为边邑)
3、与郑人盟(订了盟约;建立同盟) 4、唯君图之(计划,考虑)
5、既东封郑(使成为疆界) 6、阙秦以利晋(使得利)
(二)名词作状语
1、既东封郑,又欲肆其西封(在东边) 2、夜缒而出(在晚上,当晚)
3、朝济而夕设版焉(在早上;到黄昏)
(三)动词作名词
1、君亦无所害(害处) 2、且君尝为晋君赐矣(恩惠,好处)
(四)形容词作名词
1、越国以鄙远(远方,边远的'地方) 2、共其乏困(缺少的东西)
(五)形容词作动词
1、因人之利而敝之(损害) 2、肆其西封(扩张、延伸)
(六)一般动词的使动
1、烛之武退秦师(使.退却) 2、若不阙秦,将焉取之(使亏损)
3、若亡郑而有益于君(使灭亡)
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句式
(一)省略句
1、(烛之武)许之(主语) 2、(烛之武)辞曰:臣之壮也(主语)
3、(晋惠公)许君焦、瑕(主语) 4、夜缒(烛之武)而出(宾语)
5、敢以(之)烦执事(宾语) 6、晋军(于)函陵,秦军(于)氾南(介词)
(二)倒装句
1、以其无礼于晋(于晋无礼──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)
2、且贰于楚也(于楚从属──同上) 3、佚之狐言于郑伯(于郑伯言──同上)
4、若亡郑而有益于君(于君同上) 5、何厌之有(有何厌──宾语前置)
(三)判断句
1、邻之厚,君之薄也。(也表判断) 2、以乱易整,不武。(否定判断句)
(四)固定句
1、焉用亡郑以陪邻(为什么要,何必)
2、夫晋,何厌之有(.怎么.)
拓展:文言文阅读技巧
1.读准字音借助课本(书下注释)和工具书,读准字音.文言文中的生僻字;多音多义字;通假字;古代人名;地名仍保留古音的字.这些都是学习的重点.
2、学会断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,词之间的停顿根据文意,古汉语大多采用单词表意,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.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,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.
3.理解句意①借助课文注释、工具书理解句意.
②了解古今词义变化,正确理解句意.
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.
4.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要想背得快、记得牢,首先要读准课文,一字不差,不丢字,不多字,不错字,认真地逐字读,待到读熟后,再考虑背诵,一篇新课文,最主要的是先读正确,否则读错的地方形成习惯很难纠正.
其次,边读边理解,已有理解内容,才能背得准确.
第三,背诵时可将较长的文章分成小段,个个击破.
第四,借助联想,形体动作,辅导记忆背诵.
第五,不断复习,任何人记忆不可能一次完成,有计划地进行反复训练,可以增强记忆.
第六,背诵中心难点易错之处,可摘重点写笔记.
5、对内容要点的概括针对文章的内容,一般设问:写什么人,叙了什么事,介绍了什么物品的特点,阐述了怎样的道理,答这些问题,就要逐句逐层逐段理解文章,在阅读方法上是与现代文相同的,文言文虽然因距离我们生活较远,但它的学习是有明确范围的,无论那个知识题,都以课本为主.